Skip to main content
Version: v5.1

Rainbond技术架构

Rainbond践行以应用为中心的理念,吸纳优秀的社区解决方案,形成了应用控制、应用运行时,集群控制三大模块结合的数据中心逻辑技术架构,结合以管理节点、计算节点、网关节点、存储节点给类节点类型划分的物理架构形成高可用、高扩展性的数据中心架构体系。

在数据中心架构之上,根据使用目标人群划分为应用管理控制终端和资源管理控制终端,来分别服务于应用开发运维者和资源使用者。支撑用户同时管理和控制多个数据中心的多数据中心模式。

数据中心服务组件说明

数据中心API服务

API服务作为数据中心级抽象的核心控制服务,对外提供Restful风格的API服务,是数据中心控制请求的唯一入口,安全控制基于TLS双向安全认证。自主签发证书后分发到客户端。

API服务请求进入后由router模块进行请求分发,普通请求进入Handle请求处理模块,这类请求主要是操作数据库模型的请求,API服务基于ORM支持Mysql数据库和CockroachDB数据库。进入Proxy的请求分为API请求和Websocket请求。由Discover模块通过etcd服务发现其代理目标并转发请求。因此其他组件提供的API可通过服务注册由API服务代理转发请求。

应用网关服务

应用网关是外部流量进入Rainbond租户内部组件的唯一入口, 提供HTTP, HTTPs路由, TCP/UDP服务, 负载均衡器, 高级路由(A/B测试, 灰度发布),虚拟IP支持等功能.

应用网关的设计灵感来自于NGINX Ingress Controller, 基于从kube-apiserver将监听到的Kubernetes资源(Ingress, Service, Secret, Endpoint)模型转化为Proxy控制器的配置,提供一种自动工作、实时生效、动态热配置的7层、4层网关服务。

应用网关可以通过水平扩展的方式来增加并发能力和基础性能,通用配置在所有网关节点中同步生效。对于74IP+

单节点应用网关服务的架构目标是支持多种数据源、支持多IP、支持高并发能力、支持多Server能力、支持动态配置变化能力。基于此需要应用网关架构设计如下:

应用网关服务集成Openresty服务作为前置流量代理服务,基于lua对Openresty实现功能扩展,Lua-Config-Controller实现对Openresty的动态配置、Upstream管理、负载均衡策略实现, Lua-Monitor-Controller实现对请求数据的记录和汇总上报、Lua-Security-Controller实现对请求的安全控制。三个Lua模块由Openresty-Controller驱动工作,Metric-Controller模块汇聚网关的各类监控数据并向外暴露Prometheus规范的Metric-Server。Openresty-Controller由数据驱动,数据来源于Gateway-Model-Controller,两层无耦合关系,其实现了标准的接口规范。根据需要我们可以实现基于其他proxy服务的驱动器,比如F5。

应用网关的数据模型来源支持kubernetes的ingress模型或从etcd中发现精简模型,由数据发现服务驱动整个网关动态工作。IP是网关的重要资源,IP-Port-Pool模块启动后将获取当前集群的所有可用IP地址和端口,并建立对IP地址变化的感知,IP-Manage模块将根据IP和端口数据判断网关策略是否在当前节点生效。

应用构建服务

Rainbond 应用构建服务处理CI过程,将输入源包括 源代码Docker``镜像应用市场应用 进行解析、编译、打包,最终生成 应用(组件)的版本介质。

传统意义上说,完整的CI过程会包括:设计、编码、打包、测试和发布,Docker镜像自推出以来逐步成为众多应用代码打包的新形式。现有的CI产品中已经在源码测试和Pipline方面做得非常成熟,例如Jenkins,Gitlab等,因此Rainbond在对于源码或Docker镜像的前置处理方面可以直接对接第三方服务,由第三方服务处理完成的源码或镜像再对接到 Rainbond-Chaos 模块进行应用抽象。

Chaos的输入源是支持Git、Svn协议的代码仓库,Docker镜像仓库。如果是源代码,Chaos智能判断源码的类型,例如Java, PHP , Python, Dockerfile等,根据不同的源码类型选择对应的BuildingPack(源码构建器)进行源码编译,同时识别源码中定义的运行环境要求参数,应用端口、环境变量等参数,形成应用抽象的配置雏形。除了Dockerfile以外的源码类型将被编译成应用代码环境包(SLUG)存储于分布式存储中,其他的生成Docker本地镜像存储于数据中心镜像仓库中,结合应用的各类属性信息形成应用组件属性。

应用构建服务是无状态架构,由消息系统(rbd-mq)驱动的任务执行器设计。 实现了Git客户端和镜像仓库客户端,集成了SVN客户端来获取组件构建源资源。 任务执行过程记录完整日志由event客户端通过消息流将日志输入到rbd-event-log服务。每一个源码构建过程由Chaos控制调用本机Docker API创建构建容器并维护容器生命周期。

源码构建过程是一个非常消耗资源的过程,因此应用构建服务支持多节点部署来增加并发支持的构建任务数量,每一个节点支持的最大并发构建数量由节点CPU核数确定或运维人员手工设置。

  • 关于源码编译的BuildingPack参考各语言支持文档
  • 应用构建服务支持多点高可用部署,多点部署从消息中间件获取应用构建任务。

应用运行时控制服务

应用运行时控制服务将Rainbond-Application Model进行实例化转化为Kubernetes资源模型,配属应用运行需要的各类资源,完成应用生命周期中的运行态部分,可以理解为CD控制服务,该服务的设计要点是支撑大量应用的生命周期监管。

应用生命周期中可能经历启停、升级与回滚。不同的应用类型需要进行不同的控制策略,例如无状态应用能够进行无序的滚动升级,而有状态应用的升级控制策略将更加复杂。Worker服务中实现各类组件类型的生命周期控制器器、包含启动、停止、更新、伸缩等待。

应用运行需要各种外部环境支持,例如需要分配租户IP,端口等网络资源,需要根据应用设置配属持久化存储资源,例如共享文件存储分配存储目录,块存储等依托各类插件分配存储资源。 根据应用依赖属性建立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策略供给mesh插件。根据应用属性生成调度策略调用Kubernetes集群调度应用运行。

目前Rainbond使用Kubernetes以下资源类型:Deployment、Statefulset、Service、Ingress、Secret、ConfigMap、Pod。对于用户来说,无需理解这些资源,产品中也不体现,其只是应用运行的载体。

Worker组件功能分为有状态部分和无状态部分,为了实现worker组件的集群部署,worker进行了主节点选举,选举为主节点的服务将提供应用存储Provider和存储统计服务。

Worker组件是kubernetes-controller控制器扩展和调度器扩展的模块,目前有实现本地存储Provider,有状态组件的共享存储Provider等等,其同时会获取Kubernetes集群中已有的资源供Rainbond应用组件选择使用。

Worker组件可支持多节点部署已保证高可用性。

监控服务

Rainbond集群监控服务的设计目标是对应用业务性能级,应用容器资源级,集群节点级,管理服务级四个维度进行全面监控,从功能上提供数据存储、查询、可视化和报警,从性能上支持大规模集群。

Rainbond基于Prometheus封装了Monitor组件,通过从etcd、Kubernetes集群中自动发现应用、集群、集群节点服务的各类监控对象并完成Prometheus监控目标配置,将监控目标纳入Prometheus监控范围。Rainbond各组件也都实现了Prometheus的exporter端暴露监控指标。无需用户干预的条件下实现对多个维度的自动化监控。

Monitor组件能够自动配置一些默认的报警规则,计划支持从Kubernetes中获取自定义的报警规则资源生成Prometheus报警规则使其动态生效,从而支持自定义报警规则,报警信息由第三方Alter-Manage系统处理。

Prometheus默认情况下不支持集群部署,无法直接通过扩充节点来提高监控能力。为了提高监控系统的处理能力,目前支持将存储数据通过远程存储来提高数据存储能力;支持多个节点配置同步来提供服务可用性;支持调整监控数据存储窗口和减少对内存资源的占用。计划支持对监控目标进行集群化分区,从而支持扩充节点来扩充监控能力,对外提供统一的查询API屏蔽底层的数据分区。

消息中间件服务

MQ组件是基于Etcd实现的轻量级分布式、消息持久化和全局一致性的消息中间件。该组件维护异步任务消息,提供多主题的消息发布和订阅能力。

市场上消息中间件产品众多,ActiveMQ、RabbitMQ、ZeroMQ等等,针对我们的需求:分布式、持久化、全局一致性、轻量级、有序等关键属性,目前已有的消息中间件产品或多或少不满足。

Etcd是简单、安全、快速、可信的键值存储服务,在我们的整个系统架构中扮演重要角色。基于etcd已有的特性很方便的实现一个基础消息系统。对于每一个订阅主题采用一个key,由etcd控制时序和独占机制,使进入的消息可以顺序消费,客户端通过etcd提供的watch机制可以非常简单的订阅消息。基于此我们包装了两类API: restful和grpc。客户端即可便捷的操作消息的PUB/SUB。

事件与日志处理服务

Rainbond平台需要处理的日志和消息信息包含三大类,分别为:用户异步操作日志、应用构建日志和应用运行日志。

用户异步操作日志:对于用户操作日志,我们需要分布式跟踪每一次操作的最终状态,目前由eventlog组件根据每一次操作的日志汇聚判断操作的最终状态。其他组件在处理某一次异步任务过程中会将过程日志记录通过gRPC消息流发送到eventlog集群。

应用构建日志:主要展示源码构建或Docker镜像构建的输出信息,这些信息来自于应用构建服务。

应用运行日志,目前我们分为两种形式:

(1) 标准输出/错误输出的日志

对于标准输出的日志,计算节点日志收集器通过Docker Daemon获取日志流后进行业务分离,默认基于TCP数据流通信实现将所有计算节点的容器日志实时送往Eventlog组件按照应用级别的汇聚,从而进行存储和实时推送到UI,后续版本中日志收集器将实现与第三方 日志系统对接直接将日志输送到第三方日志处理平台。

(2) 输出到持久化文件的业务日志(访问日志)

对于输出到持久化目录的业务日志,一般需要对其进行自动分析,例如对接ELK系统,因此在插件体系中安装日志处理插件,收集持久化目录的日志文件输送到第三方日志分析服务上。

对于集群的日志处理设计需求是支持日志聚合、存储、实时推送和查询。并能够支撑较大的日志量。

根据上诉日志类型分析,操作类日志是有限的日志流,其主要需求是实现存储和实施推送客户端。针对此类日志的处理链路主要是由grpc消息流接受各类组件客户端发来的日志,以event为单位进行日志汇聚存储,同时在集群中进行同步传播,从而向客户端提供分布式日志订阅能力。实现单节点存储,多节点可读的效果。

应用运行日志是无限的日志流,且日志源多,由当前集群中存在的应用量和每个应用产生的日志量决定。因此,为了支持庞大的应用日志量,eventlog服务实现了分区化日志处理能力,以组件(service_id)为单位灵活调整日志处理的节点,同一个组件的运行日志由每一个计算节点的日志收集服务通过TCP消息流发送日志到指定的eventlog服务节点,eventlog服务接受到日志后进行汇聚、缓冲并落盘。同时提供向订阅客户端的实时推送能力。客户端订阅时由rbd-api服务根据订阅的service_id信息负载到指定的eventlog服务节点。

Eventlog服务的集群节点需要互相通信,包括操作日志流共享和处理能力汇报以决策应用运行日志的处理节点。因此Eventlog服务的节点间通过ZeroMQ订阅模式实现节点间通信,ZeroMQ是一个高性能消息类库,基于此来保证Eventlog服务间的通信性能。Eventlog的工作节点处理日志时充分使用内存缓冲机制来提高日志消息吞吐率的同时减少对磁盘的压力。

Eventlog服务是有状态集群服务,可支持水平扩展来提高应用日志的处理能力。

集群、节点管理服务

Node组件是Rainbond集群组建的基础服务,集群内所有节点都需要运行该组件。提供节点信息采集、集群服务维护、应用日志收集、应用运行时支持等关键能力。

Node组件有两种角色,分别是master角色和worker角色。一般运行于管理节点的Node具有master角色,master角色维护所有节点的状态和信息汇聚,并提供API查询服务,worker角色的节点定时向master节点汇报状态。

节点控制器首先充当当前节点运行服务的守护任务,这方面类似于Kubelet。每个节点需要运行的服务或健康检测项目,通过yaml的格式在/opt/rainbond/conf目录中定义。控制器启动后将读取此目录下的配置,对于需要启动的服务调用systemd守护进程来启动服务, 对于健康检测项目则根据配置生成健康检测控制器。这里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实现集群的自动化运维和扩充kubernetes节点的监控项目。节点控制器将维护所有配置项的状态并汇报给master节点。对于异常的服务控制器将根据规则尝试重启恢复服务,若无法恢复时将建议master节点将当前节点设置为不健康状态并脱离调度可用范围,直到节点恢复。

在监控方面,Node暴露出节点的操作系统和硬件级别各类监控指标(集成promethes node-exporter),并作为应用性能分析数据的收集者,转化暴露应用性能分析指标。所有暴露的监控指标由rbd-monitor服务收集。

所有计算节点运行的Node服务组建起租户网络内运行应用的运行环境支持,特别是ServiceMesh支持和插件动态配置查询的支持。Node服务提供通用的配置发现API和服务发现API支持当前节点运行的应用架构,在此基础上提供XDS Server服务,为内置的ServiceMesh架构提供动态配置。

节点控制器日志收集模块实现对当前节点所有应用容器运行日志收集。通过从Dockerd实时获取容器的列表和日志驱动配置,生成针对每一个容器的日志copyer驱动,日志copyer驱动有多种实现,默认的实现是将日志传输到eventlog服务中。也支持时间其他日志收集服务的驱动,比如ES。

应用Web终端控制服务

该组件实现了通过web的方式连接到容器控制台的功能。该组件通过与UI进行WebSocket通信,用户可以通过模拟Web终端发送各类shell命令,webcli通过kube-apiserver提供的exec方式在容器中执行命令并返回结果到Web终端。

rbd-webcli服务可以拦截和清洗所有的用户命令。防止恶意的命令注入,通过的通信模式实现终端到浏览器端。

元数据存储服务

Rainbond数据中心元数据目前支持存储于Mysql数据库或CockroachDB数据库。数据库主要存储应用模型的基础元数据,不记录应用的运行态数据。运行态数据主要由Kubernetes集群维护或在ETCD服务中记录。

5.1.8及以前版本支持Mysql 5.6

5.1.9及以后版本支持Mysql 5.7 8.0

Kubernetes Master服务

Kubernetes Master包含1.10.11版本的Kube-apiserver、Kube-ControllerManager、Kube-Scheduler三个组件。

DNS服务

DNS服务为集群提供DNS解析服务, 基于Kube-DNS二次开发。

镜像仓库服务

基于开源Distribution项目,用于当前数据中心下的容器镜像存储。

包仓库(Artifactory)

基于开源 Artifactory项目,服务于应用基于源码构建,存储或代理应用构建所需要的所有第三方类库和文件包。是源码构建必须的组件,其可对接企业内部的其他包仓库。

业务逻辑层组件说明

应用控制台

应用控制台UI组件作为Rainbond以应用为中心抽象的关键模块,面向应用开发者和应用使用者。基于Django+Ant design前后端分离架构设计,提供用户对应用抽象、应用组抽象,数据中心抽象,应用市场抽象提供交互体验。实现完整的应用创建、管理流程,应用交付分享流程等。

资源管理控制台(企业版)

资源控制台UI组件提供Rainbond集群资源管理,计划支持对接IaaS的资源管理能力,面向运维人员设计。关注节点物理资源,集群资源,管理服务资源,应用实际使用资源,租户资源等管理。Rainbond自动化运维能力的关键展示平台。

组件部署

组件部署架构文档